Adella

慣行茶 vs 生態茶

住著各種動植物的茶園
什麼是慣行呢?就是習慣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農作法。但農友們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這樣作的呢。古時候沒有這些東西,自然繽紛的東方茶葉就已經令全世界著迷了,為何要改弦易轍,反而降低了茶品的素質和地位呢?一切要從二次世界大戰說起...

二戰如火如荼之時,歐美的各種兵工廠都不斷增加產線、提高產能,以求讓無數的坦克、炸彈衝進前線。但在二戰結束後軍火商卻突然沒生意了,這怎麼成?可會出大亂子的。有人就向政治大頭們建議,讓他們轉型作飛機、作汽車,還有就是「作肥料」。

很多人不知道,作肥料跟作炸彈幾乎是同一件事,即便是現在,還有許多恐怖分子使用肥料和汽油來製作土製炸彈。所以囉,把炸彈工廠轉型成肥料工廠簡直毫無困難,那也是一個如火如荼啊。不過問題來了,這麼多的肥料要賣給誰?於是有些人也開始作殺蟲劑、殺菌劑、生長激素等農藥配套,一併推銷給廣土眾民的東方盟友,宣稱可以永遠解決糧食問題、改善人類生活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(註:於此同時,有機農業反而在歐美開始興起,首先是德國,其後是英、美...)

化學肥料可以立刻增加作物的產量,但是因為植物體只吸收到幾種單調固定的養分,所以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很差,相對就需要更多的農藥來保護它的生長。久而久之,土地變得沒有生命可以生存,植物本身更因營養不均衡而快速老化,且常會殘留過量的硝酸鹽(在人體中會轉化為致癌物亞硝酸鹽)。這樣的作物不管是拿來食用或品嘗,其風味都大大降低,地位就漸漸難以與重視風土生態的酒品、咖啡抗衡。 歷經化學除草(圖1)、整地拔樹(圖2)、過量施肥(圖3)之後的茶園,儼然是一個擁有多條生產線的工廠(圖4):每棵茶樹被當成是一台葉片生產機一樣對待,只要倒下肥料就會長出茶葉,那麼茶葉的內涵也就可想而知了。茶樹之間的土地沒有其他植物,土壤變得又乾又黏,上生青苔、內有腥味(圖5。由於根系很淺,即便經常灑水也容易在乾季片狀枯萎(圖6),而且在二十年內樹體會快速老化凋零了(圖7)。可惜的是,在台灣兩萬多公畝的茶園中,這樣的茶園竟佔了9成以上。

改變永遠不嫌晚,讓茶樹回歸到自然的環境,才是尋回珍貴風土滋味的唯一途徑。走進綠草叢生,林木相間的生態茶園(圖8),可以看見蝴蝶的飛舞、聽見小蟬的鳴叫、呼吸到清涼帶草香的空氣。捧起的土壤鬆而濕潤,有淡淡的海洋、薄荷或核果的氣息,這些都是好茶的本質所在,也是我們不變的堅持喔。